这类患者要注意非小细胞肺癌变成小细胞肺癌
爱递肿瘤通 2021-05-12

确诊肺癌之后,最先要做的就是确认具体的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治疗和预后差别很大。

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了超过八成,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较少,但相比非小细胞肺癌,其进展迅速,治疗手段有限,生存期短,即使在靶向、免疫治疗兴起的今天也算得上是个“噩梦”。

确诊患上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或许会暗自侥幸,特别是服用靶向药的患者,虽然不幸患上癌症,但万幸是相对较好的病理类型。

然而,你可知道,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界限并没有那么绝对,甚至,在服用靶向药的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也可能转化成小细胞肺癌!也称“转化型小细胞肺癌”。

转化性SCLC(小细胞肺癌)与经典的SCLC在病理形态、分子特征、临床表现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又不能完全被归类为经典SCLC,也许可被归为一种新的SCLC亚型。

这类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虽然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肺癌很少见,但是对于靶向药物耐药后新增大的、新出现的病灶,有必要进行二次穿刺病理活检,看看是否转化为小细胞肺癌。

Lee等研究发现,RB1和TP53同时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有42.8倍更高的可能性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病理转化为小细胞肺癌。

Lee研究了21名EGFR突变、经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癌的晚期肺腺癌病人,并对其中4名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病灶进行基因检测。研究发现小细胞和腺癌细胞的基因分化早在初次靶向药治疗之前就发生了;这些患者在仍为腺癌时期就同时存在RB1和TP53基因的完全失活。

RB1和TP53的同时失活在肺腺癌发生的概率为5%,与靶向治疗后转小细胞肺癌的概率类似。

研究人员进而对210份肺癌组织的RB和TP53失效情况进行对比,在17名发生转化和58名没有转化的病人中,在初始腺癌状态下这两个基因同时失活的人数分别为14和2。除了这两个基因失活外,转小细胞和未转小细胞对比组没有明显区别。

因此,同时带有EGFR、TP53、RB1三种突变的患者相比于其他EGFR突变患者更容易在治疗中出现小细胞肺癌转化,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耐药时需高度怀疑小细胞肺癌转化。

这类患者要注意非小细胞肺癌变成小细胞肺癌
爱递肿瘤通 2021-05-12

确诊肺癌之后,最先要做的就是确认具体的病理类型。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治疗和预后差别很大。

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了超过八成,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等。小细胞肺癌患者数量较少,但相比非小细胞肺癌,其进展迅速,治疗手段有限,生存期短,即使在靶向、免疫治疗兴起的今天也算得上是个“噩梦”。

确诊患上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或许会暗自侥幸,特别是服用靶向药的患者,虽然不幸患上癌症,但万幸是相对较好的病理类型。

然而,你可知道,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界限并没有那么绝对,甚至,在服用靶向药的患者中,非小细胞肺癌也可能转化成小细胞肺癌!也称“转化型小细胞肺癌”。

转化性SCLC(小细胞肺癌)与经典的SCLC在病理形态、分子特征、临床表现及药物敏感性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又不能完全被归类为经典SCLC,也许可被归为一种新的SCLC亚型。

这类患者尤其需要注意!

虽然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肺癌很少见,但是对于靶向药物耐药后新增大的、新出现的病灶,有必要进行二次穿刺病理活检,看看是否转化为小细胞肺癌。

Lee等研究发现,RB1和TP53同时突变的肺腺癌患者有42.8倍更高的可能性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病理转化为小细胞肺癌。

Lee研究了21名EGFR突变、经治疗后转化为小细胞癌的晚期肺腺癌病人,并对其中4名患者不同时期的不同病灶进行基因检测。研究发现小细胞和腺癌细胞的基因分化早在初次靶向药治疗之前就发生了;这些患者在仍为腺癌时期就同时存在RB1和TP53基因的完全失活。

RB1和TP53的同时失活在肺腺癌发生的概率为5%,与靶向治疗后转小细胞肺癌的概率类似。

研究人员进而对210份肺癌组织的RB和TP53失效情况进行对比,在17名发生转化和58名没有转化的病人中,在初始腺癌状态下这两个基因同时失活的人数分别为14和2。除了这两个基因失活外,转小细胞和未转小细胞对比组没有明显区别。

因此,同时带有EGFR、TP53、RB1三种突变的患者相比于其他EGFR突变患者更容易在治疗中出现小细胞肺癌转化,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耐药时需高度怀疑小细胞肺癌转化。

热门文章

【扫码】预测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