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癌症整体是老年病,但为什么我觉得中国年轻患者越来越多了?”
确实,很多人身边都有不少患癌的年轻人,80后,90后,甚至00后。新闻上也经常看到年轻明星因为癌症去世的消息。
赵英俊,肝癌,43岁;
罗京,淋巴瘤,48岁;
傅彪,肝癌,42岁;
梅艳芳,宫颈癌,40岁;
姚贝娜,乳腺癌,33岁……
所以,中国的癌症正在“年轻化”么?
回答这个重要问题,不能靠个人的感觉,而是要看数据。小编最近翻看了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统计,发现中国的癌症很奇葩:既在“老龄化”,又在“年轻化”!
啥意思?
就是说中国患者同时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方面,老年癌症患者比例在增加,患者平均年龄在增加,所以在“老龄化”。
另一方面,年轻人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在持续提高,所以也有“年轻化”。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中国2000-2014年各个年龄段癌症发病率情况。
大家应该很容易就看出两个规律:
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70岁的老人患癌风险是20岁年轻人的100倍以上。
2:无论男女,40岁以下人群整体发病率都在持续增加。
由于老年人患癌风险远高于年轻人,所以不出意外的,患者多数都在60岁以上。
不仅如此,中国癌症患者的平均年龄还在一直增加。2000年的时候,平均发病年龄是62.6岁,此后逐年上升,到2014年提高到了63.6岁。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癌症毫无疑问在“老龄化”。
但同时,中国又确实在“年轻化”。
有些癌症类型发病率增加很明显,比如女性的乳腺癌。
下图是乳腺癌各个年龄段的发病趋势,很明显,从2000年开始,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在持续增加。
研究发现,在相同年龄的时候,不同年份出生的女性乳腺癌风险是持续升高的。60后比50后风险高,70后比60后风险高,80后比70后风险高,90后比80后风险高。
这是为什么?
大概率和现代生活习惯,包括营养激素水平发生改变有密切关系。
这种年轻化的趋势非常值得警惕。因为和欧美相比,中国乳腺癌高发期本来就早10年左右。美国乳腺癌患者中60岁以上的特别多,而中国女性发病高峰却在50岁左右。因此,中国年轻女性更需要注意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
结直肠癌也有类似的趋势。无论男女,年轻人发病率都在提高。
(二)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点懵:既然年轻人发病率在提高,为啥患者平均年龄却在增加呢?
因为中国社会在迅速老龄化,老年人比例增加了很多。
以前年轻人占75%,癌症发病率是6%,而老年人占25%,癌症发病率40%。这种情况下,20个人里有3位患者(1位年轻人+2位老人),平均年龄是57岁。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在年轻人和老人各占了50%。同时年轻人癌症发病率提高了,从6%变成了10%。这种情况下,20个人里有5位患者(1位年轻人+4位老人),平均年龄是62岁。
在这个虚构的例子中,有三件事同时发生了:
年轻人发病率提高了。
患者总数变多了。
患者平均年龄提高了。
这几点看似有矛盾,但其实仔细一想,也能理解。
这就是中国癌症的现状:既在“老龄化”,又在“年轻化”!
我们既不能忽视老年癌症患者的增多,也不能忽视年轻人的癌症风险增加。只谈其中任何一个,都是片面的。
(三)
但并不是所有癌症都在“年轻化”,比如肝癌。
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年轻人的肝癌发病率一直在下降。
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乙肝疫苗的普及。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会大幅提高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肝癌患者中70%左右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从90年代开始,中国新生儿开始广泛接种乙肝疫苗,儿童感染率开始大幅下降。很多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逃离了肝癌。
所以,要讨论中国癌症是不是在“年轻化”,还得分不同的种类来讨论。
对于乳腺癌,结直肠癌这类和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不仅数量在增加,发病年龄也越来越早,需要密切监控,并制定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筛查指南。
反过来,肝癌、胃癌这类和感染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年轻一代的发病率反而开始降低了,这是医疗卫生水平进步的结果,应该会越来越好。
(四)
总之,得癌症的年轻人确实不少。大家不能轻视,不能抱侥幸心理。学习防癌抗癌知识,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做好定期筛查,都是有必要的。
但同时也不需要恐慌,虽然年轻人患癌风险确实在提高,但并没有出现所谓“爆发性增长”。大家之所以感觉年轻癌症患者到处都是,其实和信息传播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老人得癌症不是新闻,但年轻人得癌症的故事更吸引媒体报道,所以曝光度比较高,也更容易让人记住。
另一方面,互联网让大家的社交圈扩大了。以前的人只认识自己村,或者一个单位的人,而现在每个人微信上不仅有无数的好友,还有好友的好友,所以更容易看到小概率事件。
最后我想说,癌症发生有很多随机因素,年轻人患癌不少都有先天原因,不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千万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即使真不幸被查出癌症,也不要恐慌。一方面,如果发现早,癌症整体治疗效果是很好的,另一方面,现在各种新药层出不穷,即使晚期患者也可能实现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
经常有人问:“癌症整体是老年病,但为什么我觉得中国年轻患者越来越多了?”
确实,很多人身边都有不少患癌的年轻人,80后,90后,甚至00后。新闻上也经常看到年轻明星因为癌症去世的消息。
赵英俊,肝癌,43岁;
罗京,淋巴瘤,48岁;
傅彪,肝癌,42岁;
梅艳芳,宫颈癌,40岁;
姚贝娜,乳腺癌,33岁……
所以,中国的癌症正在“年轻化”么?
回答这个重要问题,不能靠个人的感觉,而是要看数据。小编最近翻看了国家癌症中心的最新统计,发现中国的癌症很奇葩:既在“老龄化”,又在“年轻化”!
啥意思?
就是说中国患者同时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方面,老年癌症患者比例在增加,患者平均年龄在增加,所以在“老龄化”。
另一方面,年轻人中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在持续提高,所以也有“年轻化”。
下面这张图,展示了中国2000-2014年各个年龄段癌症发病率情况。
大家应该很容易就看出两个规律:
1: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70岁的老人患癌风险是20岁年轻人的100倍以上。
2:无论男女,40岁以下人群整体发病率都在持续增加。
由于老年人患癌风险远高于年轻人,所以不出意外的,患者多数都在60岁以上。
不仅如此,中国癌症患者的平均年龄还在一直增加。2000年的时候,平均发病年龄是62.6岁,此后逐年上升,到2014年提高到了63.6岁。
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癌症毫无疑问在“老龄化”。
但同时,中国又确实在“年轻化”。
有些癌症类型发病率增加很明显,比如女性的乳腺癌。
下图是乳腺癌各个年龄段的发病趋势,很明显,从2000年开始,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在持续增加。
研究发现,在相同年龄的时候,不同年份出生的女性乳腺癌风险是持续升高的。60后比50后风险高,70后比60后风险高,80后比70后风险高,90后比80后风险高。
这是为什么?
大概率和现代生活习惯,包括营养激素水平发生改变有密切关系。
这种年轻化的趋势非常值得警惕。因为和欧美相比,中国乳腺癌高发期本来就早10年左右。美国乳腺癌患者中60岁以上的特别多,而中国女性发病高峰却在50岁左右。因此,中国年轻女性更需要注意乳腺癌的预防和筛查。
结直肠癌也有类似的趋势。无论男女,年轻人发病率都在提高。
(二)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点懵:既然年轻人发病率在提高,为啥患者平均年龄却在增加呢?
因为中国社会在迅速老龄化,老年人比例增加了很多。
以前年轻人占75%,癌症发病率是6%,而老年人占25%,癌症发病率40%。这种情况下,20个人里有3位患者(1位年轻人+2位老人),平均年龄是57岁。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在年轻人和老人各占了50%。同时年轻人癌症发病率提高了,从6%变成了10%。这种情况下,20个人里有5位患者(1位年轻人+4位老人),平均年龄是62岁。
在这个虚构的例子中,有三件事同时发生了:
年轻人发病率提高了。
患者总数变多了。
患者平均年龄提高了。
这几点看似有矛盾,但其实仔细一想,也能理解。
这就是中国癌症的现状:既在“老龄化”,又在“年轻化”!
我们既不能忽视老年癌症患者的增多,也不能忽视年轻人的癌症风险增加。只谈其中任何一个,都是片面的。
(三)
但并不是所有癌症都在“年轻化”,比如肝癌。
事实上,从2000年开始,年轻人的肝癌发病率一直在下降。
这背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乙肝疫苗的普及。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会大幅提高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肝癌患者中70%左右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
从90年代开始,中国新生儿开始广泛接种乙肝疫苗,儿童感染率开始大幅下降。很多年轻人在不知不觉中,逃离了肝癌。
所以,要讨论中国癌症是不是在“年轻化”,还得分不同的种类来讨论。
对于乳腺癌,结直肠癌这类和现代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癌症,不仅数量在增加,发病年龄也越来越早,需要密切监控,并制定出符合中国特色的筛查指南。
反过来,肝癌、胃癌这类和感染及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的,年轻一代的发病率反而开始降低了,这是医疗卫生水平进步的结果,应该会越来越好。
(四)
总之,得癌症的年轻人确实不少。大家不能轻视,不能抱侥幸心理。学习防癌抗癌知识,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做好定期筛查,都是有必要的。
但同时也不需要恐慌,虽然年轻人患癌风险确实在提高,但并没有出现所谓“爆发性增长”。大家之所以感觉年轻癌症患者到处都是,其实和信息传播有密切关系。
一方面,老人得癌症不是新闻,但年轻人得癌症的故事更吸引媒体报道,所以曝光度比较高,也更容易让人记住。
另一方面,互联网让大家的社交圈扩大了。以前的人只认识自己村,或者一个单位的人,而现在每个人微信上不仅有无数的好友,还有好友的好友,所以更容易看到小概率事件。
最后我想说,癌症发生有很多随机因素,年轻人患癌不少都有先天原因,不一定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千万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即使真不幸被查出癌症,也不要恐慌。一方面,如果发现早,癌症整体治疗效果是很好的,另一方面,现在各种新药层出不穷,即使晚期患者也可能实现长期生存,甚至临床治愈。
【扫码】预测生存期